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同济医院/吉美瑞生团队揭示膜性肾病患者尿液中巨噬细胞的差异性

发布时间:23/07/31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 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以上皮下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特征。近年来,MN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有三分之一左右的MN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有约40%的患者可在十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MN的诊断主要依靠有创的肾组织活检技术,对于中、高和极高风险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一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237月,同济大学医学院课题组长、吉美瑞生首席科学家左为教授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余晨教授团队共同攻关,在泌尿学、肾脏学1区杂志《Clinical Kidney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Urinary single-cell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urinary macrophage in different outcomes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的论文,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来鉴定MN患者来源尿液中的细胞,并使用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HC),比较完全缓解组(CR)和无缓解组(NR)之间的差异,为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结果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参考。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余晨教授和同济大学左为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医院刘熹(博士生)、同济大学赵宇(博士生)、同济医院牛阳阳(博士生)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7.31.png

首先,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从15MN患者和12名健康成年人的27份尿液样本中共捕获3299个细胞。通过聚类分析将尿液中的细胞分为七个亚群,分别是中性粒细胞(44.77%)、巨噬细胞(43.86%)、T细胞(3.79%)、肾小管上皮细胞(3.76%)、足细胞(1.70%)、B细胞(1.09%)和尿道上皮细胞(1.03%)。研究团队发现巨噬细胞是尿细胞中最大的群体之一,CR组的巨噬细胞占68.96%,显著高于HC组(48.02%)和NR组(20.95%),表明巨噬细胞可能在MN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中具有特殊意义。

通过对尿液中巨噬细胞进行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团队发现与HC组相比,CR组和NR组的尿液中的巨噬细胞不仅来源不同,而且功能也不同。 HCCR组的巨噬细胞主要表达标志物FCN1S100A8 表明它们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基因功能集富集分析显示,CR组的尿巨噬细胞对免疫系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并对先天免疫信号和细胞因子产生反应,具有强烈的促炎性。而在CR组中,尿液中的巨噬细胞主要来自肾脏中驻留巨噬细胞,不仅高表达与肾脏纤维化和慢性炎症相关的基因TREM-2HLA-DPB1,并且同时高表达与补体系统相关基因物C1QAC1QC和膜性肾病GWAS分析相关的标记RGS1APOE,结果显示NR组患者的尿液中的巨噬细胞对肾脏损伤因子具有遗传易感性,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和肾功能受损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综上,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稳定可行的尿液标本单细胞测序技术,并绘制了MN患者的第一张尿液单细胞图谱,为MN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结果提供了新的参考。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ckj/sfad132